2018年11月,全国的移民中介牌照放开,一时间似乎移民公司如雨后春笋。
前两天EB5Sir让老肖和几个业内朋友猜,“上海有多少家移民中介”?老肖和几个朋友全部猜错。然后经过查询,老肖发现了一些好玩的数据,再挖下去,又有一些发现和思考。业内有很多有识之士,包括很多资深前辈,老肖一家之言,欢迎探讨与指正。
本文数据均来自某工商信息查询APP,为了避免广告嫌疑,就不提名字了。老肖为了增加点严谨性,同时下载了多个类似APP,抽样对比后,结果相似(估计大家基础数据源和更新频率类似)。所以就以其中一款为准。这里说的“全国”,因为众所周知的原因,目前只统计中国大陆地区。
关于什么企业算“移民中介公司”?是最原始的问题,但还不那么容易呢。对于“移民中介公司”,目前从工商信息里面,并没有清晰规范的判定标准,怎么取舍都会有争议或误差。老肖再三考虑,为使分析能够可执行,挑出了“严格定义”和“宽泛定义”两类筛选标准:
一, 严格定义(以公司名称为准,来定义是不是移民中介):- 如果公司名称里面,有“出入境”的情况,100%统计为移民中介(其实还是有细微误差的,忽略之)
- 考虑不少地区,也会用“出国”、“移民”作为企业名称,这两个关键词的查询结果也合并进来
- 关于“移民”,会查到一些“移民安置”、“移民脱贫”等字样的企业,但的确有不少是移民中介机构。想来想去,老肖就取这类查询数字的80%,统计到“严格定义”的移民中介里面。(重庆比较特殊,“移民”相关很多指三峡库区等本地移民,这里只取10%;还有河北/河南/福建/甘肃/广西/贵州/云南/江西/湖北/四川/宁夏/青海/陕西/山西/新疆/西藏/湖南/吉林也是类似情况)
- 关于“出国”,查出来大部分是留学机构,也有不少是移民机构。过滤难度很大。这种情况,就取40%,统计进“严格定义”的移民中介里面
- 以上3类结果合并后,作为“严格定义的移民中介”的数量。这3类交叉数极少,就不再花时间去重了
- 这种算法,有不小的误差,比如查出来不少是“曾用名”、现在已经不是这个名称;或者有分公司,可能也是重复的;还有其中老肖设定的80%、40%也是个人主观取舍。大家就看基本面吧
- 以上仅查询“存续”中的企业,至于“注销”、“吊销”、“停业”等等都不统计。下同
二, 宽泛定义(以经营范围为准,来定义是不是移民中介):- 工商执照的经营范围内,有“因私出入境中介”、“公民出国定居”、“移民咨询服务”内容的,均统计为“宽泛定义”的移民中介企业
- 因为有这样的字样,理论上都可以合法从事移民中介业务。事实上有这些经营范围的机构,也不少的确在从事移民业务
- 这些企业的名字可能包含了上面“严格定义”里面的“出入境”、“移民”、“出国”等公司,但也有相当数量不是这样的名称,比如带“投资/管理/资产/咨询/家族办公室”等字样,不一而足(这也是从名字查询会有很多疏漏的原因)
移民中介业务在工商执照经营范围中的表述方式,目前最常用的是“因私出入境中介”。老肖默认就采用这个词来查询。如果仅用“出入境”,会查出“出入境检验检疫”、“出入境旅游”、货运报关之类的机构,过于宽泛。
部分地区(比如广州/珠海/合肥/福州/四川等),早些年经营范围也使用了“为公民出国定居。。。的服务”、“移民咨询服务”的表述方法(这两种情况最常见)。此外,老肖还见到“移民、留学、劳务信息咨询服务”/ “为公民赴国外定居”/“海外投资及移民咨询”/“出国移民及留学中介服务”等多种表述。因为交叉去重的工作量和难度实在不小,为效率计,老肖把查询统计和去重的方法,简化如下:2) 假如用A查询,结果显著多于B、C,且B、C绝对值极少的---就仅采用A的查询数,作为本地的统计值3) 假如用A查询数量,相对B、C不是很多,或者B、C绝对值数量也不算少、且B与C差距很大---就用A的查询数,加上B、C查询中最大数4) 如果B、C数量接近、绝对值也都比较高,这种会单独处理筛选,比如广州/江苏/山东/湖南等(湖南这3个类别不但都不少、而且相互重叠交叉度还很高)。具体会考虑AB、AC、ABC重叠的情况,算法不详述,简单的数学题。5) 精力有限,其他情况,不去细分了。当成合理误差。
无论采取何种查询标准和算法,都会有不同意见、也有误差,还请谅解。而且,以上查询数字的还在快速增长中。就在搜索数据到成文这几天里面,老肖进行简单核对的时候,就发现数字又有不小的增长。(说明最近每天都有新的移民中介公司诞生啊!)
有一个常见问题:有为数不少的企业,或者名字包含上述严格定义的内容,或者经营范围里面包括了上面宽泛定义的内容,实际未必将移民业务作为主打,或者根本不开展这类业务,甚至企业都并不真正活跃经营中。这种是不是要计算到“移民中介公司”里面呢?坦白说,企业活跃与否、是否真正开展业务,不管老肖还是其他机构、人员,全面统计几无可能,最多是抽样。数理统计里面有类似的解决方案,有严格操作标准,合理的样本方差可以视同反应整体情况。但工作量非常大、暂无能力实现,老肖就先用上面的方法,进行大体的“趋势分析”吧。这也是为什么叫“宽泛定义”的原因。
在中国大陆,企业在工商注册的时候,“经营范围”不是任意填写的,只能在固定范围内选择,甚至词汇基本都是固定的(这样刚好也方便了查询)。(顺便说一下,西方相当多的国家,新企业注册的时候并不需要提供经营范围,只要不是法规禁止、或需要有单独License的行业,都可以从事)企业如果“经营范围”内没有该业务,“理论上”是不能从事该业务的,一旦发生问题,轻则会被工商处罚,重则有可能违反国家相关法规,特别是某些需要办理行政许可的管制行业。常见的管制行业,比如电信、石油、金融、烟草等,需要在工商执照之外,另外申办“业务经营许可证”(具体行业的叫法有所区别)。出入境中介业务,历史上很长时间也需要办理经营许可证。如下:
出入境中介业务、也就是大家常说的“移民中介业务”,从2002年国家要求实行“经营许可证”制度(即俗称的“牌照制”),到2018年11月之前,都是严格执行牌照制的。
在此之前,各地要申办一块“出入境经营许可证”非常困难,上海、北京各自最高时也只是100多家。这些机构除了被当地工商管理,同时还要接受出入境管理局的管理,另外还要缴纳100-200万元人民币的保证金,经营许可证每5年还需要审核更新等等。总之,移民中介市场的准入门槛是特别高的。有牌照的公司,普遍会更加珍惜来之不易的牌照,毕竟一旦离开就不容易再进来了,所以相对而言对风控会更注意一些。
当时市场趋势比较清楚---绝大部分移民意向客人,都会去找这样的机构办理,毕竟有牌照,管理严格,相对比没有牌照的,更放心一些(移民项目的风控水平另说)。
在严格执行出入境许可证的年代,也有不少的境内外企业、机构、个人,通过各种方式打“擦边球”,加上各地管理宽严度也不同,所以这类没有牌照也从事移民中介业务的情况一直不少见。
不管什么行业,“牌照制”天然也有不容易克服的弊端,比如:容易出现市场活力下降、市场运行效率低、竞争不充分、摩擦成本高、对监管者水平要求高、容易“一管就死、一放就乱”、甚至易引发权力寻租等等情况。呼吁“证照分离”的声音逐渐高涨。
早在2013年,广州市就率先试点,取消了“因私出入境中介机构经营许可证”等牌照。所以广州移民市场的局面很不一样。其他大部分地区,尽管也前后提出了“证照分离”、“审批后置”等,但实际上普遍是在2018年11月,统一彻底放开了出入境牌照。
当一个严格管制、一照难求的行业,突然放开,会怎么样?没有悬念,就是一夜之间冒出无数移民公司。广州到底出现多少移民公司呢?我们等一下说。
众所周知,还有不少机构,经营范围内没有上述经营内容,但实际上也在从事移民中介业务。这种有境内的各类咨询公司、律所、旅行社、地产公司、金融机构等,也有境外的机构,还有一些个人工作室等。数量无法统计。
这类情况,即使牌照放开,仍然属于“超范围经营”,对于超范围经营,可能会受到行政处罚,比如工商部门可以进行警告、停业整顿、没收违法所得、罚款直至吊销工商执照等方式处罚。比如,上海曾经出现“车载便利店”,后被有关部门暂时叫停。虽然出租行业无明文禁止车上售卖食品,但也有超范围经营的嫌疑,等同于无证经营。超范围经营,如需开具发票也比较麻烦,因为发票类别是严格按照经营范围内开具的。“未发生经营的业务,一律不准开具发票” 。
对于企业超出经营范围所签订的合同的效力问题,《最高人民法院关于适用〈中华人民共和国合同法〉若干问题的解释(一)》第十条规定:“当事人超越经营范围订立合同,人民法院不因此认定合同无效。但违反国家限制经营、特许经营以及法律、行政法规禁止经营的除外。” 也就是说,如果有诉讼,超范围经营签订的协议如果非主管恶意、或无违法条款,法院一般会认为合同有效,企业还是承担要履行合同的义务。但企业超出经营范围签订合同虽不必然无效,但仍可能受到管理部门的行政或经济处罚、甚至可能因此引起刑事处罚。(参考《中华人民共和国企业法人登记管理条例》第二十九条第二项)。(这涉及相当专业的法律问题,具体还以专业人士意见为准。)所以这类超范围经营的情况,一般没办法长期存续、做大做强。
好的,重点终于来了!你不妨先猜猜看,各省多少家、各大城市多少家移民中介?
好吧,截止2019年9月1日,按照“严格定义”来筛选(即企业名称里面有出入境、移民、出国字样,且存续中)---全国有4,857家移民中介企业。其中,广东省数量第一,上海第二,然后山东、北京、辽宁、江苏、浙江、福建、黑龙江都比较多(注:数字有折算,去掉了一定程度的干扰数值,非简单累加)而如果按照“宽泛定义”来筛选(按经营范围的相关性),全国有高达27,238家移民中介企业!其中,北上广深全部超过1500家,整个广东省超过1万家!这些机构都可以合法开展移民相关业务。
两种统计方法,都不尽理想,各有优缺点。结合来看,应该是大体反映了市场基本面。各省的情况,当地的朋友更熟悉、更有发言权,欢迎留言分享意见。
下面,再看看重点城市的情况。这个可能更有参考意义。
因为,每家移民中介公司大多是服务于本地为主。当地移民公司的数量,大体能反映市场竞争的激烈程度。现在看看一些重点城市的数量。统计方法和之前一样。其中的重点城市,除了省会,老肖还会选择一两个在本省人口众多、经济发达、影响力较大的城市。
宽泛定义的查询数量,有些城市特别多,分析见后。建议把严格定义和宽泛定义的两种情况结合查看。比如,两者之间的差异,就是那些“企业名称里面没有明显的移民中介特征,但经营范围内有移民中介业务内容的企业”。相对严格定义的机构来说,就是“看不见的竞争对手”。这个数量相当可观。
移民中介数量是高还是低,与城市经济状况、人口数量应该有一定的关联性。
老肖还顺便把这些重点城市的中介数量、结合人口和人均GDP情况,仅按照严格定义,作了个简单分析:
老肖就不再做进一步分析了,欢迎各位讨论。
特别说明:
本文数据的统计日期,均为截止到2019年9月1日。数据来源均依据某查询软件,未能做到多家APP全部核对;各数据来源的结果的确有一定不同。因为统计标准、口径、对重复数据的过滤难度问题,统计或有重复、但也可能会有遗漏。还请理解。
老肖同时尝试另外某APP,根据全国地域、在经营范围中包含某关键词,查询后,和上面的数据对比,大体情况还是接近的。比如:- 按企业名称查“出入境”,在业+存续,有2,869家。
- 按企业经营范围查“因私出入境中介”,在业+存续 13,738家;按企业经营范围查“移民咨询服务”,在业+存续 12,010家;按企业经营范围查“公民出国定居”,在业+存续 5,736家;这三个范围也有不低的交叉概率。
总而言之,统计结果细节的精准度,并不那么重要;通过基本面,观察大体局面,进而思考发展趋势,是本文试图推动的。
也就是,上海2,246家移民中介中,成立不到5年的企业,超过了90%。
再看北京市场情况:
5年内成立的移民中介也有67.8%,超过2/3。
最近5年上海、北京的详细情况:
上下表格的数字有细微差异,因为上表的“一年”,指2018年9月初到2019年8月底;下表是按整年统计。这个区别不影响基本面)
补充说明:2016年,上海的浦东部分地区,放开注册“出入境服务”公司,只是当时经营许可证没有放开,所以那以后开始出现了“出入境”企业注册井喷的情况。北京情况也类似。
北京最近5年,和上海相比,北京的公司似乎“还不够多”呢。今年只过去2/3,上海今年新增移民公司的数量超过去年几乎是肯定的,北京应该还会进一步增长。当然,北京也有自己的不同情况,比如,北京注册新公司、维持公司的最低成本相对上海要高不少。这样对于一些注册后“闲置”公司也是一定的压力。
深圳的规律和上海北京相似:
比较特别的是广州。因为按照“因私出入境中介”统计,广州只有6家企业。但是按照“为公民出国定居”搜索,有4,178家!如果换成按“移民咨询服务”搜索,居然有8,148家!(其中, “为公民出国定居”+“移民咨询服务”,存在交叉的有2,018家)所以,广州的企业中,经营范围有移民中介相关内容的,统计结果高达10,315家!
按“宽泛定义”查出的数字特别高,和“严格定义”之间的差额特别大,是不是匪夷所思?!
有这么一种可能:除了移民业务的确蓬勃发展,或有个别城市,比如广州、长沙等,可能对于“超范围经营”监管比较严格,当地企业出于避免踩雷的原因,在注册时候喜欢“尽可能多”地罗列经营范围。这样就造成很多企业的经营范围内出现了移民相关业务的现象。参考如下新闻:
再比如,下图是老肖偶然看到的广州某资产管理公司的经营范围:
。。。这企业得多能干啊!
长沙很高的数字,或许也是类似情况吧。
但这么高的数字也侧面说明了,的确有这么多企业把移民业务作为一个经营的选项,说明当地市场的成熟、对移民业务的普遍认知和接受。
老肖另外想到,这里面会不会有许多是其他行业的“马甲”?
老肖试着猜想几个关键词,仅在广州市范围内,组合交叉查询如下:
- “移民咨询服务”+“投资管理服务”,且存续,查询结果有1989家
- “移民咨询服务”+“企业自有资金投资”,且存续,查询结果有843家
- “移民咨询服务”+“资产管理”,且存续,查询结果有558家
- “移民咨询服务”+“租赁”,且存续,查询结果有1543家
(投资管理服务、企业自有资金投资、资产管理、租赁,这些往往是金融机构、投顾、家办等常用的关键词)- “移民咨询服务”+“房地产”或+“建筑工程”,且存续,查询结果都是1777家
- “移民咨询服务”+“房地产经营”,且存续,查询结果有1073家
- “移民咨询服务”+“房地产中介”,且存续,查询结果有870家
- “移民咨询服务”+“自费出国留学中介服务”,且存续,查询结果有1346家
- “为公民出国定居”+“自费出国留学中介服务”,且存续,查询结果有822家
- “移民咨询服务”+“出境旅游”+“境内旅游”,且存续,查询结果有308家
- “移民咨询服务”+“境外就业中介服务”,且存续,查询结果有328家
- “移民咨询服务”+“向境外派遣各类劳务人员”,且存续,查询结果有98家
- “移民咨询服务”+“互联网金融”,且存续,查询结果有204家
新老移民中介公司,有哪些类型?
老肖涉及移民中介的企业,大体分成这几类:
(一) 成立较早,长期经营移民的企业
往往有一些资本介入、有新的推广方式;更有活力
对市场是很大的促进,为客户提供更多选择
- 大多是一些有资源、希望变现的个人;比如从现有移民公司里面单飞的人员
- 目前占比应该是最高的一类;包括政策放开早期,看到政策红利就先抓住再说的一批
- 个别企业或有发展;时间一长,消失、名存实亡的比例也会最高
(五) 成立较早,经营范围涉及移民,其实无意开展移民业务的企业- 即使规模大、品牌老,现在如果重新进入这个行业,相当于从零开始,难度已经很高了。和全新的企业没什么区别
至于不在上述名单里面,但真的也在开展移民相关业务的机构,可能为数也不是很少;老肖建议这些机构,不如进行工商变更或重新注册,尽量“转正”比较稳妥,毕竟这个步骤的成本很低。具体各类各家企业,老肖不做任何评判。只是补充一下,一个移民公司要良好运行、服务到位,面对的工作难度和挑战是非常多的。这到目前为止,仍然是移民行业的基本规律:
既需要面对不断增加常市场竞争的压力和基本管理运行,也需要为移民客人量身定做科学合理的方案、需要有稳定专业的服务执行团队、有足够能力保证服务长期执行到底
移民公司还必须持续跟踪境外不同国家法律法规不断的变化发展、研究评估学习各类新项目、考察分析跟进投资标的、为客户做好境外落地服务、为客户考虑境外综合资产配置方案等
移民行业链条非常长、涉及面广、不确定因素多、服务周期久,移民公司还要对问题有一定的预见性、要及时有效处理突发状况、能承受复杂的压力
部分新的移民项目,万一存在大的隐患问题,往往会在1-3年后集中出现。新公司如果经验不足,可能要通过这个基本的考验
移民客人如何看待市场变化?
一方面大大繁荣了市场,扩大了市场规模、信息传播速度、让渗透更全面;也给了移民客户更多的选择、方便了客户的搜索;有时候的确会降低客户的投入;另一方面,僧多粥少,竞争必然加剧;进而,混乱度也会大幅提升;移民行业一直有各类不靠谱的项目、没有法规支持的模式、没有足够经验实力的项目机构、没有依据的以讹传讹、别有用心的误导乱说,但老肖感受这两年越来越多,也很能理解客户有时候选择困难、陷入信息海洋、难以看明方向。
老肖一直认为,移民中介,不同于不动产中介那种产品固定、方案简单、执行标准化的模式,移民中介更加类似于医生问诊治病:
负责任的移民中介,需要深入了解客人的各种常规情况:家庭背景、资产、收入来源、预算、职业、学历、外语水平、婚姻状况、居住意愿、夫妻与子女年龄、企业股份、管理经验、风险偏好与承受能力、子女当前教育状态、出国时段与教育匹配程度、税务规划、资金安排、父母养老、生活顾虑、身体健康情况、个人偏好等等
要理解客户的办理目的:有时候客户对办理目的已经很清楚;有时候客户有多种考虑自己也没想明白;而且往往办理目的还不止一个,还要进行排序、综合安排
要了解每个客户各自的特殊问题,针对性地设计解决方案,解答客户的疑虑,并实际解决;这也是很常见的情况
要结合境外的法律、具体法规执行、项目选择等等方案,选择合适的处理方案,而且有时候还要把握启动的时间点、准备工作要精心安排
以上相当于医生“问诊”、“开药方”,移民中介还必须要参与“手术”,也就是必须负责和执行解决方案的落地、推进、到位,一直推进到完成
这个方案执行的过程,不但复杂、需要比较高的专业度、需要良好的服务态度、密切关注项目/法规/审理等过程,对突发情况的及时处理;这个执行周期一般还比较长,短则半年一年,很多需要数年之久
所以,对整个流程而言,稳定、安全还是非常重要的
客户和移民公司之间,互相最好也能建立稳定的信任、坦诚的沟通、密切的配合,这样对于方案顺利执行、平稳推进到位、问题快速解决,也是很有帮助的
有一定生活经验的朋友都知道,医院大小与历史、医生水平、诊断水准、治疗效果、花费支出、实际满意度等等各因素之间,是一个复杂的关系,不能简单判定。
同样,对于有移民意向的客人而言,如何看待、选择移民中介,也是见仁见智的。
未来已来,谁还在?
近两年,移民市场的快速变化,业内都深刻感受到了,特别是从业时间比较长的移民机构,普遍都在感慨“这世界变化快”。牌照放开只是重要影响因素之一,国际局势、移民项目的重大变化也非常迅速,市场格局在内外多重因素的相互强烈影响下,出现了新的趋势。
对于现有的移民企业,特别是受冲击比较大的“老移民公司”,老肖给一些不成熟的建议:
Winter is coming, 市场变化是历史潮流,已经无法逆转回到当年的状况;而且近两年局面不会更好,只会更坏;变化不会变慢,只会更快。
不能一直怀旧和长吁短叹,还是需要主动拥抱、适应市场的变化,既有足够定力、把握自己的优势和准则,也要保持灵活度和快速学习,形成难以替代的核心竞争力;没有“老”公司,只有“老”心态。
要做好过冬的准备,控制成本,提高成功率;严抓服务质量,客户的口碑是最好的营销手段、最低的营销成本。
并且,避免急于求成、忽视风险,一旦陷于重大危机之中就会明显落后,严重者甚至会出局。
对于新进入的移民企业:
激情澎湃,又没有很多条条框框历史包袱,更容易迅速推进、推陈出新,这是任何新企业的优势。特别是有些对新媒体熟练掌握的,可能会很快获得更好的资源优势如果现有移民公司如果做不到及时跟进调整,也会给挑战者不断留出市场机会,新企业需要尽快抓住;快速建好“护城河”;不能盲目乐观,激情和创业资金都是会烧光的;移民行业的自然规律还需要尊重和深挖,老公司遇到的问题,新公司迟早也会遇到;老公司当年也是新公司,新公司很快就会变成老公司;敬畏市场,敬畏客户,诚心诚意为客户解决问题;不用不道德手段竞争,这个行业,回报来的特别快;特别做好风控!做好风控!做好风控!少碰雷区,平稳度过风险高发的早期发展阶段。因为,市场那只“看不见的手”对所有人都是一视同仁的。
而移民市场的运营模式变化,也进入了一个新阶段。
- V1.0阶段:之前是每家移民公司,基本只坚持做移民业务,主攻几个移民国家或项目。有牌照保护,竞争者不多,富有吸引力的移民项目”此起彼伏“。堪称”黄金时代“。
V2.0阶段:现在,内外因素冲击,从”黄金时代“迅速跌落到”战国时代“,竞争超乎以往的激烈,局面混乱,变化极快。同时,异业结合、跨界合作越来越多。比如移民业务和金融投资、保险、税负规划、海外地产等等互相掺杂。同一家公司可能有很多的产品与服务,同一个客户可能会办理不同的业务内容。
当前正处于V2.0的早期。现在的调整仍不够深,还需一些时间。
各家、各类业务的联合,更多还是停留在“铅笔+橡皮”的物理组合,而不是深度耦合的化学反应。专业度不一致,服务标准不统一,缺乏整条线的统筹对接,客户体验不佳。新的移民机构还在不断涌入,会加剧这种混乱。
这个阶段,迟早会反复洗牌、形成新的模式。成本高企、利润下滑、模式复杂、环境困难,会把相当数量的竞争者挤出市场。留下来的强者,不是老的,不是新的,而是更强的、更能够快速进化的。
希望那时候,大家都还在。
再有,挖矿的人暴增以后,卖工具的生意可能会变的更好。
以上是对当前移民市场从数据到趋势的非正式、偏笼统的“报告”。老肖也自知,数据或不够精准,分析或有偏颇,看法或有唐突。希望抛砖引玉,欢迎斧正。 -老肖话移民-
100%原创,欢迎转载!
转载务必注明出处“老肖话移民”